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咸宁市委关于增强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在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打造绿色工业,实现我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发展智能机电、“互联网+”等绿色新产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绿色新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机电、“互联网+”等绿色新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政府引导促进要素集聚,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着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投资驱动与需求推动相结合,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绿色新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绿色新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力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绿色新产业,培育在全省乃至在全国有影响的绿色新产业集群。
1、将智能机电、节能环保、绿色食品饮料等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2、将“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
3、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着力培育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使绿色新产业的发展功能更加完善。
二、发展绿色新产业的方向和重点
(一)大力发展智能机电产业。以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乃至智能工厂、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成套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系统集成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智能机电产业。
1、建设“光谷南智能机电产业示范园”。抢抓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机器人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企业,打造全省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在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规划500亩土地,建设“光谷南智能机电产业示范园”,瞄准国际国内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引进面向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医疗装备、物流等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加快咸宁智能机电产业发展。
2、推进军民结合高科技机电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中天引控项目建设,以中天引控为引领,带动一批军民用产品落户咸宁经济开发区。
3、加快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开展先进制造创新试点,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
(二)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抓住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变革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互联网+”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互联网+”产业。
1、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工程。大力引进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RF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重点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项目。
2、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构建面向全国、服务湖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商店、移动VOIP(网络电话)、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移动广告、新型及时通信、移动门户等核心应用,积极推进移动社区网络、移动安全、人机交互、位置服务、健康服务、智能家居等基础性、趋势性应用加速发展。重点培育移动浏览器、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音视频、移动广告、移动网络设备等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依托绿购网等电子商务企业,在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设咸宁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以发展互联网终端设备为突破口,引进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新型光纤等电子信息产业,引进云计算、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三维图形等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引进安全可靠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制造项目。
5、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使“互联网+”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6、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
(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按照“发展优势,巩固传统,培育新兴,加快创新,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依托红牛饮料、今麦郎饮品、黄鹤楼酒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饮料等产业,强化产品特色,培育地方食品文化,着力引进上下游企业,不断拉长、加粗产业链条,打造绿色食品饮料集群。
(四)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发展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打造咸宁新材料产业。开发和生产电容器陶瓷、半导电陶瓷和光学陶瓷等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引进电极、电解质、隔膜、正极材料、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氢氧化镍正极、储氢合金负极、隔膜纸等关键材料生产项目。
依托喜玛拉雅光电等企业重点发展车用绿色新能源动力电池;依托三环等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液压动力转向机等转向系配件;依托成邦电子等企业发展汽车电子零配件;依托合加环境设备等企业重点发展特种专用车、电动专用车。建设咸宁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围绕配套上海通用、东风汽车等大型企业集团,引进行走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和商用车生产项目。
(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华博三六等电机制造企业,重点研发高效节能电动机、节能变压器、高压变频器、电机软启动等节能电机装备,打造节能电机产业集群;依托喜马拉雅光电等企业重点开发LED照明装备,带动半导体灯具产业发展,形成LED照明产业体系;依托索阳太阳能电池项目,发展光伏产业;积极引进太阳能薄膜发电、薄膜电池产业;依托桑德环境等企业建设以固废处理为主的环保产业园。
(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壮大以福人金身、厚福医疗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筹建“咸宁光谷南生态产业园”,全面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引进早期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制造、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开发制造、医疗救护及康复工程技术装备开发生产等高性能医疗器械项目,打造咸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
三、发展绿色新产业的政策措施
设立市绿色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咸宁市绿色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整合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大产业基金、科技创投基金、上级同类专款等各个领域的资金,重点支持绿色新产业培育和发展。
1、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新引进符合绿色新产业目录的重大项目,协议投资1亿元以上(含1亿元)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投产后完成协议税收的,按两年半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2%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2、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对符合我市绿色新产业目录且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投入的2%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3、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对具有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作用且投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项目投入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实现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为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方认定服务机构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对新获得国家级相关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省级相关认定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5、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对绿色新产业企业研发的重大创新型产品,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我市绿色新产业重点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按不超过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专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我市企业首次实现产业化并达到一定产值规模的,按成果产业化过程相关投入的15%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6、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绿色新产业众创空间(科技园、孵化园),鼓励大众创新创业。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7、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纳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计划的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的,给予企业经营者10万元奖励。
8、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以后每跨越一个十亿元台阶,再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
9、鼓励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且上缴税金增幅达到10%的企业,按年度网络销售收入的1%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10、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咸宁市企业联合会、咸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技术对接。对平台实施的服务场地改造、软硬件设备、服务设施购置等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实际投入额3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11、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应强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绿色新产业项目倾斜,优先予以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争取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计划,使用省级计划指标。
12、支持引进关键人才。对企业引进重点领域关键人才且作出重大贡献的,参照我市人才引进方面的奖励办法,由市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实际支付薪酬的20%,从市人才开发与管理专项资金中给予企业引才奖励。
四、发展绿色新产业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绿色新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成立咸宁市绿色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市委人才办、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规划局、市招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智能制造模式推广、产业培育和发展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设立咸宁市促进绿色新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绿色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研究出台《咸宁市绿色新产业指导目录》。根据绿色新产业发展情况,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出台《咸宁市绿色新产业指导目录》,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修订,作为确认绿色新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对符合《目录》的企业和产品,优先享受国家、省、市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咸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负责园区建设,搞好绿色新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服务,做好投产项目经济运行协调工作;市发改委负责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将发展绿色新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组织制定《咸宁市绿色新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绿色新产业发展;市经信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和培育绿色新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牵头组织实施绿色新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重大产业化、招商引资引技、平台支撑、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市科技局负责加强绿色新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及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并督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绿色新产业发展;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制订《咸宁市绿色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落实财政支持资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落实绿色新产业项目用地,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计划指标;市环保局负责指导绿色新产业项目的“三同时”工作,实行重大项目“直通车”服务;市招商局负责绿色新产业项目招商;市统计局负责建立绿色新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绿色新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数据统计,做好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市金融办负责制定具体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绿色新产业领域倾斜;市人才办负责牵头组织引进绿色新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大对绿色新产业的扶持力度。
(四)打造绿色新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建立绿色新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对列入《咸宁市绿色新产业指导目录》的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审批,开展全程无偿代办服务,进行全过程跟踪督查。
(五)强化绩效考核。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绿色新产业的统计工作,建立准确反映绿色新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全方位、科学统计全市绿色新产业发展数据,为完善加快绿色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将绿色新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部门目标任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其他
(一)市财政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执行情况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调整市级财政支持绿色新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实施意见》,制定出台相应政策。
(二)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等事项,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三)市本级其他支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中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国家和省上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网站首页 平台简介 服务范围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箱: 邮编:430077 鄂ICP备13003460号-3 |